餐饮方面:全国餐饮业复苏回暖,5月增幅显著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5月份,餐饮收入19958亿元,增长22.6%;限额以上餐饮收入5086亿元,同比增长25.4%。5月份,餐饮收入4070亿元,增长35.1%;限额以上餐饮收入1084亿元,同比增长31.4%。
按消费类型分,5月商品零售为33733亿元,同比增长10.5%;相比之下其他业态及领域,餐饮业35%的增幅,成功领跑了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行业。猎奇感与互动感交织融合的“餐饮+体验”,当下更加切合年轻消费者的社交和精神需求。
比如,3月份火爆全国的“淄博烧烤”,区别于普通烧烤的被动等待和模式固化,寻求自体验的乐趣,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的就餐体验感。
值得关注的是, 5月份餐饮效益指数(由利润指数及效益成本分解判断)131.77 ,位居较高区间。

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启动,餐饮利润明显回升,比去年同时期提高了33.58%。目前,餐饮消费日益回归大众化,餐饮企业应转变经营思路,抓准消费定位,研究消费新模式,提升性价比,共同迎接消费新热点,同时还应持续制止餐饮浪费,保障食材安全,以高质量产品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复苏力度逐月加快,餐饮行业成为拉动食材消费增长的有效手段,同时促进食材供应链企业提升其对上下游的快速响应能力,规范食材商品流通
供应链方面:5月餐饮食材需求提升,为食材供应供给业务“搭便车”
2023年,5月餐饮与供应链综合评价指数 121.27 ,较4月餐饮与供应链综合评价指数100.90 上升20.37个点。65%的餐饮供应链企业对5月份整体业务量及经营情况表达出乐观、积极看法,供应链运行位于乐观区间。
5月份食材需求短暂“小爆发”并未对供应链稳定水平产生较大影响。
从稳定指数(由渠道稳定、资金链稳定、生产加工稳定、原材料稳定判断)分析,5月稳定指数98.46 ,年距环比95.59 ,基本保持稳定状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5月,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食材市场价格对比4月份,8 种食材价格上涨、41种下降、1种持平。各省主要食材价格总体较为平稳,环比来看各品种涨跌互现,涨跌幅度不大。
从消费价格看,1-5月,餐饮营收(量价拆分后),利润是逐步上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也同比上升。不难发现,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居民消费价格也在温和上涨。但消费影响传导至供应链企业的采购价格并不显著,随着交易体量增加,分摊成本的负影响逐步消失,供应链企业对食材“价格主导权”保持稳定,同比来看各品种普遍上涨。
其中蔬菜、水果和食用菌干货价格涨幅较大,水产价格跌幅较大,但影响不了食材供应链行业的原材料采购,展现出对食材“价格稳定,一体同源”的作用。
202年1-5月食材供应链流通效率、体量连续提速
从效率指数(资金周转效率、履约订单时效判断)分析,5月份,效率指数131.77 ,年距环比146.52 。
根据对重点企业的调研,5月食材运输量同比增长11.53%,业内人士分析,食材运输量的增加得益于5月上旬的“五一”假期和中下旬“618”网购促销活动预热,主要表现在餐饮端预制菜和生鲜食材库存备货增多,零售端电商生鲜食材交易数据、备货体量明显增多。。
‘五一’期间全国多家门店单店翻台率超过700%,消费者的热情让我们投资开店信心大增。比如,得益于供应链高效率的“巴奴毛肚火锅”,疫情结束至5月份已经在全国新开10家门店。
目前食材供应链行业除了“量”的恢复外,“质”也发生了明显的优化,表现在餐饮团餐食材供应与食材行业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较好以及食材加工能力较好。在终端需求回升的带动下,团餐企业可组织起充足的人力和食材进行加工作业,满足企业日常经营需求,30%具备加工属性的供应链企业有能力在遇到大量突发性的业务增量时提供稳定的服务。
6月趋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