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属于跨学科领域,专门探讨食品在加工、存储及销售等步骤中,如何保障食品卫生与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及防范食物中毒。
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有了极大的进步,但仍存在很多棘手的问题,包括了经济、监管环境及政策等方面原因,一个现代化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要建立在多方面的投资基础上,并需要漫长的时间来进行发酵,中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稳步前行。
随着需求和科技的发展,不止在中国,很多国家都在寻求食品跨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大家都在不停变化的机遇中接受挑战,这让全球食品安全领域得到了良性发展。

1、意识决定消费,消费反哺技术
食品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意味着全盘失败,因此需要生产端和消费端双方的意识为先导,竖立正确的理念和流程。尤其是消费端,具有倒逼生产端改革的动力,但就目前的食品安全领域来看,消费者在需求意识上仍然存在一些差距。
比如在家庭中的食物处理方式,即便是相关从业者也往往会不知所措,何况缺乏相应知识的普通家庭,所以在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的三个工作板块中,除了食品安全创新和政策支持外,还有食品安全教育,目的就是向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多个社会群体普及相关知识。
在其支持的诸多食品安全教育项目中,较为有趣的是一个和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合作的全国儿童食品安全守护行动项目,以儿童及其家庭为对象,教授他们食品安全的正确行为及基础知识。帮助改善儿童食品安全状况,并增强公众对食品相关谣言的鉴别能力,提升公众对市场食品安全的信心。
传播方式上用到了能够吸引小朋友注意力的AR、VR等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视觉体验,并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在寓教于乐中塑造他们正确的知识体系。孩子的学习能力强,越早接受相关教育越能够影响他未来的人生,还可以通过他们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潜移默化的将相关知识传播给他的家人,其他家庭成员也会以更开放的心态来接纳。
树立消费者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尤为重要,不得不承认,在整个系统中经济效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如果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为其买单,新的技术便很难参与其中,比如冷链技术和食品溯源技术的应用。
冷链能够抑制食物中微生物的生长,延长货架期,同时可以跨越地缘边界辐射更多的消费者,提供更长远的经济效益。如果消费者能够以食物的贮运是否有完善的冷链系统保障作为消费的重要指标来衡量,那么一定可以倒逼冷链市场的提升。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是指在食品产供销的各个环节中,质量安全及其相关信息能够被顺向追踪或者逆向回溯,从而使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中。食品安全的可追溯则可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当产品出问题时召回响应速度快。虽然目前无法判断消费者是否会为其买单,但从公司的角度来说,采用更好的追溯技术来帮助提升我们的供应链管理效率,从而尽可能地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尝试,消费者的态度也在逐渐变得开放起来。当今的美国消费者就更加关心食物的故事和背景,它是怎么种植、养殖出来的、生产加工的过程是怎样的,在运输中经历了什么以及这一系列的过程是否可持续、抗生素等药物和激素的使用是否超标等一系列信息构成了他们购买决策中重要的一环。
2、用技术打开新世界大门
搭载互联网与IT技术,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已成为常态,RFID、NFC、蓝牙、智能标签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提升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在未来几年,区块链、人工智能和5G技术将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大有作为。
区块链技术最早应用于比特币当中,被称为“分布式账本”,因为它具备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开放透明、机器自治等重要特征,可以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任和安全问题,当食品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由传感器代替人工智能记录信息,并记录到分布式数据库中,就可以轻松做到双向的追溯查询。目前,区块链的功能和应用还没有被全部开发出来,如果能够把供应链管理层面和与消费者接触的层面全部打通,将爆发无限潜能。
人工智能这几年还处于积累的阶段,所以还没有什么惊人的表现,但在未来几年里,它会达到爆发的临界点,企业该怎么去引导和应用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比如当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如何利用它们做出更精准的判断以及如何优化出更好的食品供应链管理决策。
还有就是即将到来的5G时代,5G技术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新型赋能技术,将会给各行各业都带来巨大影响。
食品供应链比较独特的一点是实物交易,所有的产品与其相关的数据都要经过很多个节点间的流动和衔接,从一个仓到另一个仓,从一个边境到另一个边境,这就要求我们从不同的独立平台上收集来自各个节点的信息并整合起来。当5G进入全面应用时,各个独立平台间信息整合和沟通的障碍可能都将不复存在,这将有助于我们建立一个更加灵活、更有效率的管理体系。
3、“多维度”创新
创新在各行各业中都是永恒的需求,但目前在中国能看到专注于食品安全领域创新的企业或平台寥寥无几,因此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愿意推动行业关注食品安全创新工作,召集更多本行业甚至跨行业有技术或者解决方案的单位和人才加入他们的创新平台。
这个平台并非是独立完成的,在过去三期活动中,共有20多家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陆续成为项目合作伙伴,建立了一个由来自食品饮料、零售、物流、投资、技术、行业协会和创业孵化器等行业的26名专家和商业领袖组成的创新委员会,吸引了来自全球八个国家和地区共139个初创团队和成熟企业的技术方案参与角逐,参赛方案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重点食品安全议题。
如沃尔玛食品安全创新平台2019年评选的一个获胜项目,就是通过手机或相机拍摄照片后,利用图像识别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来判断图中产品的标准及质量,如果该技术普及,不仅可以提高门店和配送中心质检部门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更好的管理产品质量。
从沃尔玛食品安全创新平台脱颖而出的创新技术并非仅限于软件方面,也包括硬件或材料创新。比如保温包装材料,除了更好的保持温度、方便配送外,也要考虑到材质的可持续问题,应该是可以多次应用的、不给环境造成更多污染的。沃尔玛食品安全创新平台另外一个获胜项目便是以此为基准的一款包装材料,满足了从门店到云仓等配送过程中的温度需求并且可以反复使用。
中国的食品体系目前处在一个逐渐成熟的阶段,虽然过去十多年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对脆弱。
中国的农业以小型农户和生产商为主,这跟美国以大农场为主的农业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中国的模式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很多中间环节,产生了诸如失温、浪费等问题,只有系统更加成熟才能完成简化,这必然还需要较长时间。
另外,科技也可以加快这一进程,从微观层面来说,人工智能的应用和计算可以帮助找到城市间或区域间更有效率的运输路线,缩短运程与中间环节;从宏观层面来说,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数字化,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我们能够更好地收集数据和信息,机器学习也能帮助更好地解读这些信息,从而帮助我们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